3D打印主動脈瓣 醫生巧手裝“心門”——市一院新院區成功完成一例高難度TAVR手術
人體的心臟是一個精細又復雜的系統,其中的主動脈瓣就像門一樣一開一關,心臟里的血液通過這扇門流向全身,支持全身器官的正常運作。你能想象出3D打印出來的主動脈瓣是什么樣嗎?3月18日,市一院新院區心血管病中心團隊在張鐵須、謝鵬飛的帶領下,率先在我市開展3D打印模型指導下的TAVR(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),為患者李老伯打通心臟通道,讓身心重新恢復活力。
七旬老人查出主動脈瓣狹窄伴關閉不全
今年75歲的李老伯家住汝州,近日突然感到胸悶、氣喘癥狀,伴夜間不能平臥,活動后加重。在當地醫院經心臟彩超提示主動脈瓣狹窄伴關閉不全,遂轉入市一院新院區心血管內科五病區。入院后再次經心臟彩超顯示李老伯的主動脈瓣存在鈣化,伴嚴重狹窄和嚴重關閉不全。
市一院新院區心血管病中心負責人張鐵須說:“主動脈瓣就像門一樣一開一關,心臟里的血液通過這扇門流向全身,支持全身器官的正常運作?!彼蜗蟮貙⒅鲃用}瓣比喻為“心門”,主動脈狹窄就意味著“心門”只能開一條縫,導致心臟里的血液流出受阻,全身獲得的動脈血越來越少,而此時心肌需要把血液拼命擠出去,時間長了會導致心肌勞損、心臟衰竭,引發猝死。
3D打印1:1復制主動脈瓣
針對李老伯的主動脈瓣情況,張鐵須和心血管病中心五病區主任謝鵬飛、心外科主任趙東敏等組成的專家組通過超聲檢查發現,李老伯的平均跨瓣壓差超過76mmHg,而且他患有嚴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,肺通氣及彌散功能重度減低,還合并有高血壓等多種基礎疾病,已經出現了心臟擴大、嚴重心衰。經過綜合評估,專家組認為主動脈瓣置換手術是目前有效的治療方案。由于傳統的外科開胸手術創傷較大,恢復時間長,經與患者及家屬溝通,決定實施微創的TAVR手術,此類手術創傷小,無需體外循環及輸血,術后恢復較快。
TAVR手術也叫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。這是心臟介入手術領域皇冠上的明珠。由于手術中血流動力學變化大,難度較高,需要手術團隊精準協作,TAVR手術已經成高齡、高危、外科手術禁忌患者治療主動脈瓣膜疾病的一線治療方案。為了能夠充分評估手術風險,精準選擇手術策略,專家組決定在主動脈瓣CT增強造影的基礎上,采集李老伯的主動脈瓣的相關數據,按照1:1的比例,3D打印復制出李老伯的主動脈瓣及其周圍主動脈、冠狀動脈、左心室流出道等相關結構。
提到3D打印的作用時,張鐵須說:“平時我們做這類導管手術,看到的畫面都是二維的平面的,而這次把患者的3D主動脈瓣及相連部位的模型打印出來,我們就能清晰地知道它的內部結構到底是什么樣的,可以預判手術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,優化手術流程,提前做好各種應對預案,讓手術更精準,最大可能地避免手術中的風險?!?/p>
團隊密切配合順利裝“心門”
3月18日,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,在心臟內外科團隊、麻醉科、醫學影像科、超聲科、介入科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下,開始了這場高難度的TAVR手術。導管經股動脈入路,醫生成功將人工心臟瓣膜輸送至主動脈瓣區打開,完成人工瓣膜置入。術中,李老伯生命體征平穩,術后超聲顯示釋放后瓣膜位置形態良好,瓣葉活動正常,跨瓣壓差僅為1.8mmHg,李老伯血流動力學得到明顯改善,現在普通病房康復治療。
張鐵須說,以往對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患者,外科主動脈瓣置換術是唯一可以延長生命的治療手段,但老年患者常因高齡、高危、基礎疾病眾多等情況,無法耐受外科手術。此次市一院成功開展3D打印模型指導下的TAVR手術,為高齡、高危、外科手術禁忌患者提供了治療機會,標志著醫院瓣膜治療項目的再次起航,這將為我市及周邊地區更多患者帶來突破性醫療新技術的福音。